据新华社报道,当地时间9月10日,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、总统特朗普的政治盟友查理·柯克在犹他州一所大学演讲时遭枪击身亡,终年31岁。
事件过去十多小时后,嫌疑人仍在追捕中。初步调查显示,枪手可能从远处建筑物屋顶上射击,只开了一枪,系“针对个人的定向袭击”。犹他州州长考克斯将事件定性为“政治暗杀”。
外界认为,从特朗普到柯克,美国枪声不停,政治暴力的警示灯愈发刺眼。
双重特殊
柯克集众多“标签”于一身:特朗普盟友、保守派青年组织“美国转折点”创始人之一、政治评论员、广播主持人……形象鲜明,富有荧屏魅力。
作为年轻的保守派“名嘴”,他的日常工作与政治动员紧密相连,在会场和大学校园的演讲经常让人眼前一亮。
10日当天,恰好是他秋季巡回演讲的开场活动。为了准备这场演讲,他特地推掉了平日的广播节目。然而,演讲开始仅20分钟,他便中枪倒下。现场一片混乱。
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刁大明指出,柯克遭枪击身亡,让人感到突然。
一方面,事件性质和背后逻辑特殊。
本次枪击与以往针对特定群体的无差别攻击不同,它只针对柯克个人,应该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。
美国此前发生一系列政治暴力事件:6月明尼苏达州议员及其丈夫遇刺、4月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官邸纵火案以及去年7月特朗普未遂暗杀事件。
与上述事件相比,刁大明指出,本次事件凸显出更严峻的政治环境。
以特朗普未遂暗杀为例,枪手如果得逞,特朗普将无法参选,不仅会产生重大政治影响,更会让特定群体直接获利。
这次则不同。袭击目标只是政见上具有传播力,未竞选公职、也未触及核心“政治利益”。枪击背后缺乏明显利益驱动,更可能是纯粹因理念分歧引发。
从这个角度看,刁大明指出,仅因无法接受对方理念、担心其理念成为美国主流,便诉诸暴力手段,反映出当前美国社会撕裂与政治极化的严重程度。
另一方面,柯克的身份与影响力特殊。
他虽未担任过公职,但在“MAGA”阵营里颇具影响力,在去年特朗普竞选中扮演“重要舆论领袖”的角色。
因为年轻,代表了保守派所期待、充满活力的美国未来形象,他在传递特朗普理念、动员和吸引年轻保守力量方面推波助澜,提供重要帮助。
从政治立场看,刁大明注意到,步入公众视野以来,柯克并非一成不变。
他最初曾支持重商、温和派共和党人物。但随着“茶党”运动兴起,以及特朗普的崛起,他逐渐向传统保守派的理念靠拢,包括反对堕胎、枪支管控。再后来,他又增加了种族替代、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主张。
“上述理念变化,也从侧面反映出过去8年特朗普对共和党的影响和塑造。”刁大明说。
余波未平
截至目前,枪击事件已过去十余小时,嫌疑人仍在逃。警方此前曾逮捕两名嫌疑人,已确认均与本案无关。
犹他州公共安全部专员表示,射击来自很远的地方(据称约180米以外),可能是从屋顶射来;枪手开了一枪,系针对个人的定向袭击。
让人唏嘘的是,据目击者描述,柯克遭枪击时,正在回答有关枪支暴力的问题。作为拥枪权支持者,他曾鼓吹“为了维护宪法《第二修正案》,就算每年有一些人不幸付出生命代价,也是值得的”。
随着他以这样的方式付出生命,10日当天,枪械股迎来普涨。分析认为,这主要源于投资人预期两党或推动更严格的枪支管制立法,将刺激枪械需求。
基于现有信息和初步市场反应,刁大明认为,本次枪击事件可能产生一连串影响。
首先,政策推动方面,本次事件是否会成为两党推动控枪立法的新契机,促进两党作出一些改变?共和党和“MAGA”阵营是否会将事件“政治化”,作为党争工具进行炒作,进一步加剧两党对立?仍待观察。
其次,公共安全方面,枪击可能引发“寒蝉效应”,未来政治人物参加公众活动时,可能会大幅增加安全保障措施。
最后,政治态势方面,一颗子弹不可能阻止保守派势力的抬头,也不可能改变其与自由派的对峙。
“柯克动员和筹款能力突出,他的遇袭可能会对年轻群体的动员工作产生一定影响。”刁大明说,但对保守派运动或选举布局来说,本次事件也可能产生“反刺激”,促使部分支持者进一步跟随他的理念。
“体面”碎了
通常情况下,暗杀事件会带来“团结时刻”。对手们会放下敌意,用充满同情的语言进行沟通。
枪击事件发生之初,除特朗普及其盟友外,部分与柯克有着严重分歧的民主党人也在网上表达了哀悼。
但是,这样的体面并未维持太久。
真相尚未明朗,一些保守派领军人物已将袭击归咎于民主党,呼吁执法部门对自由派和左翼人士群体进行打击。
当天晚些时候,国会众议院为柯克举行默哀仪式,当共和党议员提议进行祈祷时,民主党人发出嘘声,引发两党人士争吵,众议长不得不敲槌平息。
“美国人恨美国人。”有美国评论人士称,如果特朗普真的发起所谓“打击”行动,美国民主秩序的“暴力崩溃”将迫在眉睫。
刁大明指出,枪击事件不仅是孤立的暴力案件,更折射出美国政治与社会运行中的深层问题,可从多维度观察。
先看历史维度,美国政治暴力事件成因复杂,无法简单以“左右”政治立场来片面归因。
但无论自由派和保守派,其内部都有与社会主流脱节的极端理念,都可能成为诱发暴力的土壤。
再看互动维度,近期,两党聚焦草根群体的基层动员对抗,为政治暴力风险升级埋下隐患。
比如,民主党参议员桑德斯等人此前发起的“反对寡头统治”巡回演讲,积极传递自由派理念;柯克此次的巡回演讲,也被视为对民主党造势行动的回应。
这种高强度的动员对抗,在传播政治理念、吸引更多民众参与的同时,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认知对立,间接增加了政治暴力的风险。
最后看制度维度,政治暴力的频繁发生,本质是美国政治体系“回应性下降”与政治衰败加剧的体现。
如果民众多元、碎片化的利益诉求与理念主张,能在既定政治框架内得到有效表达与回应,可能就不会选择以暴力方式打破困境。
有评论称,对美国民众来说,这是连续第二个被政治暴力所定义的夏天。但这不会是最后一个。
(编辑邮箱:ylq@jfdaily.com)网络股票配资平台
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